WK綜合論壇, WK综合论坛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注册
查看: 308|回復: 0

[中外文學] 黃帝內經 靈樞 四時氣

[複製鏈接]
累計簽到:2696 天
連續簽到:1 天
發表於 2020-5-19 09:18:20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VIP精品區,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,輕松賺金幣
加入VIP,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,超級棒

黃帝問於岐伯曰:夫四時之氣,各不同形,百病之起,皆有所生,灸刺之道,何者為定?

  岐伯答曰:四時之氣,各有所在,灸刺之道,得氣穴為定。故春取經、血脈、分肉之間,甚者深刺之;間者淺刺之。夏取盛經孫絡,取分間絕皮膚。秋取經俞,邪在腑,取之合。冬取井滎,必深以留之。

  溫瘧汗不出,為五十九痏。

  風㽷膚脹,為五十痏。取皮膚之血者,盡取之。

  飧洩,補三陰之,上補陰陵泉,皆久留之,熱行乃止。

  轉筋於陽治其陽,轉筋於陰治其陰,皆卒刺之。

  徒㽷,先取環谷下三寸,以鈹針針之,已刺而筩之,而內之,入而復之,以盡其㽷,必堅。緩則煩悗,來急則安靜。間日一刺之,㽷盡乃止。飲閉藥,方刺之時徒飲之,方飲無食,方食無飲,無食他食,百三十五日。

  著痺不去,久寒不已,卒取其三里。

  骨為乾。

  腸中不便,取三里,盛瀉之,虛補之。

  癘風者,素刺其腫上。已刺,以銳針針其處,按出其惡氣,腫盡乃止。常食方食,無食他食。

  腹中常鳴,氣上沖胸,喘不能久立,邪在大腸,刺肓之原、巨虛上廉、三里。

  小腹控睪,引腰脊,上沖心,邪在小腸者,連睪系,屬於脊,貫肝肺,絡心系。氣盛則厥逆,上沖腸胃,熏肝,散於肓,結於臍,故取之肓原以散之,刺太陰以予之,取厥陰以下之,取巨虛下廉以去之,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。

  善嘔,嘔有苦,長太息,心中憺憺,恐人將捕之,邪在膽,逆在胃,膽液洩則口苦,胃氣逆則嘔苦,故曰嘔膽。取三里以下。胃氣逆,則刺少陽血絡以閉膽逆,卻調其虛實,以去其邪。

  飲食不下,膈塞不通,邪在胃脘,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,在下脘則散而去之。

  小腹痛腫,不得小便,邪在三焦約,取之太陽大絡。視其絡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。腫上及胃脘,取三里。

  睹其色,察其以,知其散复者,視其目色,以知病之存亡也。一其形,聽其動靜者,持氣口、人迎以視其脈,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,脈軟者病將下,諸經實者病三日已。氣口候陰,人迎候陽也。


, {1 W2 e# f/ g9 }

黃帝問岐伯說:四季的氣候,各不相同,百病的生成,各有不同的原因,針灸治療的方法根據什麼來決定呢?

岐伯回答說:四季之氣對人的影響,反映在身體上為各有一定的發病部位,針灸治療的方法,要根據四季之氣和經穴的特點來決定。因此,春季針灸治病,可取用絡脈、分肉之間的穴位,病重的深刺,病輕的淺刺;夏季可取用陽經、孫絡上的穴位,或取分肉之間的經脈,用穿過皮膚的淺刺法;秋季可取用各經的腧穴,如果病邪在六腑,可取用手足陽明經的合穴;冬季可取用各經的井穴和滎穴,一定要深刺並且留針。2 o& X0 P& B; ^9 ~

患溫瘧病不出汗的,治療可取用治療熱病的五十九個腧穴。患風水病皮膚浮腫的,治療可取用治療水病的五十七個腧穴,若皮下有淤血,都應針刺放血。

患饗洩病,治療可取用三陰交穴,用補法,上刺陰陵泉,都長時間留針,等到患者感覺針下發熱才可以止針。

手足外側轉筋,取手足外廉的陽經刺治,手足內側轉筋,取手足內廉的陰經刺治,都用焠針。  h  @5 f! v, e4 D) Q( Y0 ]

患水腫病,針治先取臍下三寸關元穴,用鈹針針刺它,針刺後用竹管插入針孔放水,反復進行,使水排盡。針刺時,一定要急刺,刺得緩慢,病人就會覺得煩悶不安,刺得快,病人就會很平靜。每隔一天針刺放水一次,直到水盡為止。同時配合服補藥,在針灸開始時服用,剛吃完補藥不要進食,剛進完食也不要服補藥,還要不吃水腫病禁忌的食物一百三十五天。

患濕邪的著痺病,經久不愈,常感寒冷不已,治療用焠針刺裡骨。如患肝痺,腹中不舒服,就要取三里穴針治,邪氣盛就用瀉法,正氣虛就用補法。5 B- T. K7 d* r# `6 w# B0 u! U

患麻風病,應多次用針刺其腫脹部位。刺後,用手擠壓針刺處,擠出其中的邪毒之氣,直到腫消盡為止。平時應吃適宜的食物,不吃禁忌的食物。

腹中經常鳴響,氣向上沖頂胸部,氣喘而不能長久站立,這些症狀表明病邪在腸,應針刺氣海穴、上巨虛穴和足三里穴。小腹牽控睾丸,連及腰脊疼痛,上沖心胸,這些症狀是邪在小腸的表現。小腸連及睾丸神經,附著於脊椎,貫通肝肺,聯絡心系,邪氣盛則厥氣上逆,衝及腸胃,影響肝臟,擴散於肓膜,聚結在臍部。因此,治療應取氣海穴來散邪氣,針刺手太陽經的穴位來上散邪氣,取足厥陰經的穴位來下泄邪氣,取巨虛下廉穴來除去病邪,根據邪氣所經的經絡來調治。

病人往常嘔吐,常常吐出苦水,常嘆氣,心中感覺空蕩不安,就像害怕有人將要抓捕他似的感覺,這是病邪在膽,氣逆於胃的症狀。吐出膽汁就會感覺口苦,胃氣上逆就會導致吐出苦水,所以稱這種症狀為嘔膽。治療應取足三里穴,使上逆的胃氣下降,刺足少陽的血絡來抑制膽氣上逆,根據病症的虛實情況來祛除病邪。

如果病人飲食不入,隔膜阻塞不通,這是病邪在胃脘的症狀。病邪在上脘則刺上脘之穴,抑制病邪而使上逆之氣下降;若病邪在下脘,則刺下脘之穴來消散祛除病邪。小腹腫痛,不能小便,這是病邪在膀胱的症狀,治療應取足太陽經的大絡委陽穴。如果觀察到足太陽經大絡與足厥陰經小絡有聚結淤血現象,而且腫勢向上延及胃脘,應取三里穴針治。

查看病人的氣色,觀察病人們的眼睛,就可以了解疾病存留情況,這是因為觀察人的眼睛和氣色就能知道是否有病。而根據病症,聽候脈象動靜的目的是了解病情的輕重,診氣口、人迎之脈,脈堅而盛且滑的,表明病情日益加重;脈軟的,表明病情將好轉;各經脈強實的,過三天病就會好。氣口之脈候陰,人迎之脈候陽。


" {# ~. |) A5 ]: R! `6 F. Z2 U
回復

舉報

 分享同時學會感恩,一句感謝的話語,就是最大的支持!  歡迎交流討論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册

本版積分規則
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